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胖熊发的这篇“过敏”文章,妈妈再也不担心我浑身kou,打喷嚏、发水肿了

胖熊 重庆市肿瘤医院 2019-04-21

| 传承与坚守 | 情怀与梦想 |


经常有人问重庆市肿瘤医院医学检验科:

这几天我没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啷个会过敏?

我之前对太阳都不过敏,啷个现在晒太阳也会过敏,太玄乎了哟?

就感冒了一次而已,怎么现在老出荨麻疹呀?

我为什么每次吃鸡肉后会严重腹泻,难道是对鸡肉过敏吗?

我查了过敏原,怎么找不到过敏的物质呀?钱不是白花了?

......



在胖熊的印象中,近些年来,过敏的人好像确实越来越多。身边的小伙伴也经常莫名其妙出现瘙痒、花粉症等症状。


医学检验科的小伙伴说,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精细化,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过敏性疾病似乎已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


专家们更是表示:过敏的高发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正经历着食物过敏、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暴发性增长”阶段。


哪些是过敏源?如何预防?为了让大家有更全面的认识,减少过敏的发生,医学检验科的小伙伴可是花了大力气整理了过敏的那些事。


喻垚,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检验科,主管技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检验工作6年,担任科室通讯作者积极投身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工作。2015-2016年度,作为负责人负责沙区科委科普课题1项,并已结题。2016-2017年度作为第二参研者参与沙区科委科普课题1项。撰写论文《多种科普模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实证研究》在2016年度重庆市科普工作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怎么发生的?


胖熊
过敏性疾病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在与过敏原(也叫致敏物质)接触时,因身体内免疫防御系统的敏感性过度增高而引起组织器官受损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疾病。


过敏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发病率有愈来愈高的趋势。


目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

01过敏性皮炎。其中以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风团、风疹块)、皮肤划痕症皮肤瘙痒为最常见;食物(如牛奶、面粉类、鸡蛋、巧克力、水果等)也可能引起皮肤炎性反应;另外,环境因素(如:花粉、霉菌、灰尘、烟草、汽油、杀虫剂、清洁剂、药物等)亦可引起过敏性皮肤炎性反应。

当然还有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


过敏是超敏反应的俗称,按照其发生的机理,一般可分为I、II、III和IV型超敏反应。


俗语所说的过敏,一般是指I超敏反应

I超敏反应一般可分为致敏、活化和效应三个阶段。

致敏:人类按触抗原(也括致敏原)后,可产生相应的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中,有一种叫IgE型的抗体,它有一个特殊“习惯”,即具有亲细胞性。多数IgE产生后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肥大细胞是高度敏感而“危险”的免疫细胞,细胞质中充满大颗粒,这些颗粒中包含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一旦激活,肥大细胞就会向周围组织释收颗粒及大量生物活性介质。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后,如同将引线绑到了炸弹上


活化:致敏的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了大量IgE,一旦这些IgE识别的致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导致致敏肥大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生物活性介顷,有如引爆炸弹,这个阶段被称为活化


效应: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在某些部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组胺和缓激肽等可与毛细血管、支气管或消化道平滑肌、神经末梢和某些腺体等效应器官的受体结合,产生诸如毛细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休克)、通透性增强(水肿、局部红热)、支气管痉挛(哮喘)、腹部平滑肌收缩(腹痛、腹泻呕吐)、腺体分泌增加(过敏性鼻炎或腹泻)及末梢神经感觉或支配障碍(痛痒感及皮肤划痕症等)。


作为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一部分,过敏反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普遍免疫现象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切身体验。日常生活中过敏反应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大不相同。

过敏症状取决于效应器官的功能紊乱及程度,即使相同致敏原所致的过敏,症状也可能不尽相同。


有些过敏反应症状轻微,像蚊子叮咬后起包,而有些过敏反应则会产生哮喘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如同样是青霉素敏,有些人以荨麻疹等皮肤表现为主,有些人则以过敏性休克等全身性表现为主。同样的致敏原对同一个人,也会引起不同症状,如有人对花粉过敏,可表现为过敏性鼻炎,也可表现为过敏性哮喘。


什么是过敏原?有哪些?


过敏原即能够使人发生过敏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过敏源呢?过敏原无处不在,食物、药物、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过敏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性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某些肉类和植物性食品如鸡肉、牛肉、草莓、芒果、可可、番茄、大蒜等。

(2)吸入物:花粉、动物皮屑、羽毛、屋尘、霉菌孢子等。

(3)接触物:昆虫叮伤、动物咬伤等。

(4)感染原: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感染。


化学性


(1)化工产品:常见的有甲醛、乙醇等挥发性物质,在工厂、建筑物、家庭居室等处较常遇到。

(2)日化用品:容易被人忽视,许多美容护肤品都含有挥发性物质,某些香水会引发慢性荨麻疹。

(3)消杀剂:如家庭常用的樟脑、蚊香以及农用的敌敌畏、666等。


物理性


(1)温度:温度变化常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寒冷常是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或诱因,热可使瘙痒加剧、红斑和风团增多等。

(2)光线:UVB和(或)可见光的照射均可诱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致病。

(3)机械:如压力、振动、摩擦等机械作用可诱发某些患者出现荨麻疹性皮损。


药物性


理论上说,绝大多数药物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由于存在体质的特异性,其发生率的大小有很大差别。常易引起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类、解热镇痛类、阿托品、可待因、吗啡、奎宁、肼苯达嗪及某些中草药等。


内源性


(1)神经精神因素:紧张、焦虑、烦躁、抑郁、失眠等因素均可使机体释放某些炎症介质(如组胺和乙酰胆碱)等引起发病,也可通过引起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所有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3)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荨麻疹与遗传密切相关,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迟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等。

(4)系统性疾病及其他因素:如口腔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瘤、胃炎、肠炎、胆囊炎、肝炎、肾炎、糖尿病、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癌肿、月经、绝经及妊娠等。


为什么要查过敏原?怎么查?


胖熊
过敏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涉及的疾病多,又加上过敏原的多样化,也就增加了过敏性疾病的复杂性。很多情况下,无法直接确定过敏原是什么,所以建议过敏体质的患者做一下过敏原检测,查清楚到底是哪种过敏原引起的,既对预防过敏的发生有很好的帮助,又可对过敏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过敏原的检测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


体内法:点刺实验、斑贴试验、ASST;


体外法:血液变应原筛查。


斑贴试验主要检测日常接触的化学制品,如甲醛、硫酸镍、氯化钴等。推荐面部皮炎患者、接触化工、装修等特殊环境的患者使用。


点刺实验和血液变应原筛查检测主要检测常见的食物(鱼肉、牛奶、鸡蛋、海鲜、水果等)和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屋尘、植物等)。由于点刺实验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一般选用血液变应原筛查。推荐可疑食物或吸入性过敏患者使用。



ASST是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简称,适用于预判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持续时间以及指导用药。


在选择检测手段时,患者应详细提供可能的致敏物质,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可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过敏原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持久不愈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一并通过体内和体外手段进行过敏原的筛查。


为什么有过敏反应却检测不出过敏原?



1.大家认为的过敏,并非医学上认为的过敏。医学上认为,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应原(过敏原)引起的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结果导致组织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而在大众看来,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就属于过敏:如早晨起来接触冷空气打喷嚏;腹部暴露于冷风或冷水后腹泻;食用辛辣食物后腹痛、腹泻;饮酒后脸红;嗅着汽油头晕等。


2.有些症状确实是过敏,但不是典型的过敏。这是指患者有过敏反应,但过敏原检测并没有提示,这可能是有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导致的,这些表现的机制并非过敏反应的机制,但表现出来的症状跟过敏类似。过敏原检测是根据过敏机制来进行的,所以,不按常理出牌,就会逃过过敏原检测。


3.血清过敏原检测,只能检测速发型过敏。过敏可以分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4型。其中,细胞毒型及免疫复合物型可以逃过过敏原检测。


4.检测过敏原种类仍较少。有些患者同时对多种过敏原有反应,这种情况称为多发致敏。由于许多炎症因子都会增加新过敏原致敏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很多过敏原经常同时存在,如镍、钴、铬、尘螨、各种花粉等,因此,同时致敏和多发致敏也比较常见。如果检测的过敏原种类过少,即有可能检测不出相应的过敏原。


生活中如何远离过敏?


(敲黑板,记重点)


对付过敏症,最有效措施是找到并远离过敏原,其次是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对于无法避免的某些过敏性疾病可以采用脱敏治疗。


1

应了解自已的过敏史和致敏原种类,对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避免接触。反复接触致敏原,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的发生及程度。

(1)在花粉过敏季节,可前往无致敏花粉的地区旅行、居住,使用有效的口罩减少花粉摄入等。


(2)对食物中某些成分过敏者,在进食任何一种食物时,都应仔细阅读成分说明,注意配料中是否存在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多吃天然食物、少吃零食,尽量避免轻易尝试外来陌生品种食物等。



(3)减少家居环境过敏原。追求美观的同时务求材料的环保和安全;其次,生活中被褥等时常清洗更换,天气晴朗可多晾晒杀菌除螨,像地毯、毛绒玩具等都容易藏污纳垢,最好不要选择;避开潮湿房间,如地下室,勿使用加湿器;最后,经常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4)在医院就诊时,主动向医生提供自己的致敏原信息和过敏史。


2


提高自身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减少应激对肥大细胞及其产生的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系统稳定性。对该系统稳定性较差的人群,如酒精、寒冷空气过敏及皮肤划痕症等患者,应注意减少饮酒,少吃辛辣食品,避免精神刺激等。


3


对于那些无法避免的过敏原,可以在联合治疗控制症状的基础上采用脱敏治疗,预防其再次发作。


脱敏治疗是通过在确定患者的过敏原后,将该变应原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制剂,剂量由小到大递增给药,使患者通过反复接触来提高对此类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标准化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从而改变其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它的目的在于通过规律性的免疫注射或舌下含服,使患者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能够逐渐“适应”外界过敏原,从而抑制过敏症状。脱敏治疗切忌急于求成,必须强调耐心、持之以恒。


过敏的前世今生


(给大家多补充点干货,对故事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1.人类患过敏自古有之,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严重过敏反应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法老米尼兹(Menes)被大黄蜂叮咬后神秘死亡,可能是蜂毒造成得过敏性反应。


2.大约1900多年前,罗马国王Claudius的儿子勃里塔尼古斯对皮毛过敏,由于皮疹和结膜充血以致于影响视力,不得不将骑行在少年航海家队伍最前方的荣誉让给养子尼禄,而尼禄就是历兜上著名的暴君,他杀死了勃里塔尼古斯。


3.15世纪的英王理查三世利用自己对草莓过敏而加害他,理查三世明知自己对草莓过敏,还召见贵族时故意吃,导致出现急性荨麻疹而嫁祸于自己的侄子爱德华五世,使他在伦敦塔被斩首。


4.16世纪人类真正开始对变应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的探索。1565年,意大利医学家Leonardo Bottallo首先描述了针对玫瑰等植物花朵出现的呼吸道症状,但并未给出病因和诊断。


5.1819年,英国医师John Bostok 提出了夏季出现眼部和鼻部不适,认为枯草是其病因,因为把病命名为枯草热,并将其归入上呼吸道疾病得范畴。


6.1869年,英国医师Charles Harrison Blackley,因他本人是枯草热患者,观察将花粉放置在自己皮肤破损处的反应,开创了变应原皮肤划痕试验。1873年,他提出了草属花粉是枯草热的直接病因。


7.1902年,法国生理学家Charles Richet 和医师Paul Portier将水母触须中提取的毒物,注入狗体内,试图应用疫苗免疫的原理使狗获得对毒素的抵抗力。结果发现,当狗再次接受同样剂量或更小剂量的毒素注射后,很快呼吸困难,并在30分钟内死亡。由此知道,人体免疫系统在致敏后再次面对抗原暴露会产生严重反应,并提出额anaphylaxis(过敏反应)一词。Charles Richet因其在过敏领域的贡献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8.1906年,奥地利医师Baron Clemens von Pirquet根据希腊语的allos(其他的)和ergos(反应)合成了allergy(变态反应)一词,这被认为是现代变态反应科学的开元之年。他观察到接受马血清注射治疗白喉患者,第二次注射后常很快出现严重反应,接受天花疫苗注射的患者也有同样情况,由此推断变态反应是人体对特定外源蛋白质敏感而产生的保护性或危害性免疫反应


9.1911年,英国医师Lenoard Noon 和John Freeman用皮下注射花粉浸出液的方法,控制变应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开创了变应性疾病的免疫治疗方法


10.1921年,德国卫生学家Otto Carl W.Prausnitz和妇科医师Hein Kustner提出过敏反应的敏感性可通过血清进入另一个体,即把变应性患者的小量血清注入非变应性个体的皮内,首次注射后无明显反应,24小时后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立即出现注射部位的风团和红斑,证实了人体内存在致敏抗体,


11.1935年,美国化学家Edward Kendal成功从肾上腺中提取出可的松。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12.l937年,意大利药理学家Daniel Bouve和他的学生在法国合成了第一个抗组胺药物,但由于毒性过高而无法应用人体。1944年,终于合成了可用于人体的抗组胺药物吡拉明,又称新安替根。


13.1948年美国医师Philip Hench将可的松成功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4.1953年,James F.Riley和Geoffrey B.West共同发现人体中的组胺主要来源于肥大细胞中的颗粒。


15.1966年,美国学者和瑞典医师分别发现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是IgE


16.1972年吸入皮质醇类固醇首次进入临床


17.近年来,卫生假说、Th1- Th2失衡学说、最轻持续感染假说、T-bet理论和调节性T细胞理论等一系列相关理论的提出,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变应性疾病的理解。但至今仍未能全面掌握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变应性疾病的患病率仍不断上升,影响着人们的健康。2005年6月28日,WAO联合各国变态反应机构共同发起了对抗过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议,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


文 / 胖 熊  图  / 网 络(联系删除) 

审 稿 /  喻 垚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重庆市科普基地  /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重庆市科委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

  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